栏目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学习研究邓颖超精神 学习研究邓颖超精神

指引青少年教育的光辉思想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2-11-13 浏览次数:0

指引青少年教育的光辉思想与实践

   黄瑞合


      邓颖超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妇女活动家、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毕生关心爱护儿童、少年与青年。她在这方面论述很多,至今熠熠升辉。在各个时期,她还根据实际需要,做了大量关爱青少年的工作,一生都乐此不疲。学习研究邓颖超同志这些光辉思想与实践,对于我们当前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颇具现实意义。
      一、施以母爱寄予厚望
      邓颖超关心青少年,最突出与集中地首先表现在她对青少年无比浓厚的爱。“爱”像雨露阳光,它可以滋润、温暖儿童的心田。“爱”是教育的基石,是激励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种力量。有经验的教育专家,无一不认为“爱”有关心教育青少年的出发点。
       邓颖超同志历来就是以一颗纯洁无私的慈母之心,看待少年儿童;用伟大的母爱精神和殷殷亲情,关心教育青少年。她说:“我们应该无条件地爱护任何一个孩子。” 说:“我们赞成发挥伟大的、丰富的父母的慈爱”。她的这种深厚无私的爱,使她甘心情愿地成为了孩子们有天使与保护神。在广大青少年心目中,她是一位慈祥可爱的奶奶,又是一位令人崇敬的师长。她说的话,孩子们爱听;她讲的道理,青少年接受。
       正是出于伟大的母爱,和对国家未来的高度关注,邓颖超时时刻刻都无微不至地爱护广大少年儿童,尤其爱护失去父母的孩子们。例如:有文章说解放前,她与周恩来同志曾养育过十个烈士子弟,他们把这些孩子们都当成亲生儿女一样看待。在他们的爱抚与教育下,这些孩子后来都成为革命骨干或国家的栋梁,像大家熟知的当了国家总理的李鹏同志,就是其中之一。解放后的1962年,北京崇文区一个工人家庭,由于父母病故,遗留下5个兄妹成了孤儿。邓颖超曾代表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他们种种关怀和照顾。
       不论任何时期和任何情况下,邓颖超都倾注了大量心血,关心青少年们的成长与青少年工作。在儿童遭遇危难或处于困境之时,她总是竭尽全力给以救护,以火一样的热情给以帮助。人们都还记得,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邓颖超积极推动并亲自参与战时儿童保育会的工作,为救济难童作了不懈的努力。战时儿童保育会在全国各地先后收容了三万多名儿童,工作持续达7年,为革命和建设培育、补充了一批又一批新生力量。1938年当宣传抗日的“孩子剧团”在武汉遭遇国民党当局的冷遇,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邓张超同周恩来一样,亲自出面加以保护,救助他们脱离险境。解放后上世纪八十年代,邓颖超曾两次接见原“孩子剧团”成员,鼓励他们及其后代,以当年的革命精神,为开创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美好前景,贡献聪明才智。邓颖超在解放后的长时间里,直到临终前,凡是青少年或儿童们的全国性重要活动,她几乎每次都亲自参加和讲话,有时不能出席,也要发贺信、写题词。仅1987年到1990年,她参加 这样的活动就至少有9次,足见好怪青少年和儿童工作的无比热爱与不辞劳苦。
       邓颖超不仅爱孩子,她更会爱孩子。好总是以长辈的亲情,对青少年寄予殷切期望,激励青少年健康成长。她曾坦诚直言:“我历来关心着全中国的孩子。我盼望着你们在党和人民的亲切关怀下,健康地成长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她一向把儿童看作“民族产幼”,把青少年视为国家的前途与未来,要求他们做“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新一代”。她反复指出:“四代要靠青年人去完成”,勉励青年“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要有所作为,有所好为,有所大为”。这些话代表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青少年的共同心愿。 邓颖超慈母般的关爱和谆谆教诲,是对青少年们的巨大教育与鼓舞,有无数青少年为了不辜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期望,而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大胆创造,积极为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二、关注素质德育为先
       国家的发展强大靠人才,人才的高低好坏看素质。邓颖超历来十分关注青少年素质的提高,认为这是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的养分问题。她曾着重指出,青少年要抓紧“提高自己的本领,提高自己的素质”。她还说:“我国经济的腾飞,就要看科技工作和教育工作能不能大发展,人才问题能不能很好地解决。”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以崭新的模式呈现在人们面前;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情势下,不论哪个国家,都不能不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教育,衡量一个国家统合国力的强弱,人才的素质已经成为重要的指标。邓颖超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以自己的远见卓识,把培养素质人才问题,突出地提到全国人民面前。她的素质教育思想,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1.强调德育为首。她说:“我再一次希望我们全社会要更加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尤其是他们的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她把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育人必先育德。思想道德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青少年要健康成长,首先要学会做人,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行。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邓颖超就要求孩子们“要有很好的品格”,“热心公共事业,以最大的同情心帮助别人,不仅孝父母,而且还懂得自己是社会的人,要为社会服务,要为民族尽忠。”50年代她又讲“应当按照社会主义的标准来教育儿童,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品质”。80、90年代,她又要求青少年都要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成为“有理想、有志向、有追求、有责任感、有献身精神”的二十一世纪的主人。从上面这些话可以看出,邓颖超在重视青少年思想品质教育的同时,还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标准求,充分体现了时代特征。
       2.重视智力与能力的培养。青少年学会做人固然重要,但是还必须有本领,这就需要强化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因此,邓颖超指出:“一个人知识越丰富,智力才越发达,思维才越活跃,创造力才越强”。她要求青少年要学好课本知识,同时尽可能多学习课外知识。除了教育青少年重视知识学习与积累,她又指出要重视对青少年能力的培养。她说:“高分低能不是我们的培养目标”。这话讲得非常好,在当前仍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3.鼓励创造精神。创造性是一个民族保持勃勃生机的动力源泉。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教育方式方法的转变,现在对人才的培养已经越来越重视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增强。唯有创造 者才有未来。邓颖超提倡青少年要做“富有开拓精神的革命事业接班人”,“必须有超过前人的志气”,她鼓励青少年要“树立创造的志向,培养创造的才干,开展创造性的活动”,多开展诸如“小考”、“小制作”、“小发明”之类的活动,为长大去搞大发明、大创造打下基础。她预言“我想信二十一世纪的华罗庚、李四光,就出在你们这一代人当中。”
       4.主张全面发展。她说:“要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只重智育是不好的”。素质就一个人而言,是指其整体的构成,它所要求的是一个人在思想、道德、文化知识、审美、身体等诸方面全面协调的发展,只强调一个方面是有偏颇的,会使人才培养受到不利影响。只有人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才能造就高水平的人才。因此,坚持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应成为我们当前与今后实施教育的基本观点。
       5.倡导社会实践活动。邓颖超曾对青少年们说:“要积极参加各种有益于你们增长知识、增长才干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你们分析事物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实践活动可能促进“知”与“行”的统一,使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它能有效地增强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组织学生广泛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参与社会调查研究、访问先进单位或英模人物、投身志愿者社会服务工作,等等,都有助于提高青少年思想品德与知识能力。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这个重要途径,青少年才能真正锻炼成为建设祖国现代化的有用人才。
       邓颖超的素质教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总结实践经验形成的一整套重要教育思想,它对于贯彻我们党和国家在新时期的教育方针,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她逝世后的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各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其中明确提出我国基础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至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同时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迫切任务提到全党全国人民面前,“决定”指出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邓颖超的素质教育思想,与上述指示精神是完全相一到的。目前以追逐升学率为主要目标的“应试教育”,在很多学校仍然相当普遍地存在着,“一考定终身”依然是相当严酷的社会现实。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越来越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学习邓颖超的素质教育思想,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这应该始终是我们坚定不移的重大历史性任务。
       三、讲究方法强调合力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讲究方法,开展教育青少年工作更是如此,因为教育方法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邓颖超对教育方法问题很重视。她说:“要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教育青少年儿童。就是就对不同情况、不同年龄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方法。我们千万不能用主观主义或一般化的方法来看待他们。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我们应当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怎样改进呢?邓颖超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注意  解决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要正确认识少年儿童及少年儿童工作。解放前,邓颖超在一篇讲话中就着重指出:教育抚养少年儿童是“最光荣伟大的工作”,她赋予少年儿童工和崇高的地位。1982年在一次讲话中,她又就少年儿童工作“这的确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项大有作为和大有发展前途的事业”,“要把它提高到战略地位充分给予重视。”在邓颖超看来,少年儿童成长教育工作,关系着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必须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做好此项工作,要努力提高“为少年儿童服务的质量”,促使少年儿童按照我们所希望、所要求的那样健康成长,将来成为“这家的栋梁,建设四化的栋梁”。她还要求人们不要仅仅把少年儿童看作是小孩子村,“是我们的学生”,同时也要看作是“我们的先生”,要多亲近他们,动辄加以指责。教育方法必须得当,否则会引起少年儿童反感,甚至会使他们向反面发展。教育少年八音不是简单的事情,邓颖超提出“教育少年儿童,是一个包含着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伦理学、医学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等多种学科的塑造人的综合性的科学,没有很强的责任心、坚韧的意志、勤奋好学的精神,没有埋头苦干、兢兢业业的精神,就很难把握它的规律,很难做出成绩。”
       2.对少年儿童要重在教育。我们既要关心爱护少年儿童,又要严格要求他们,要做“慈母严父”。邓颖超反对“无原则、无教育意义的溺爱”,也反对打骂孩子,认为“打孩子是无能的表现”,主张对孩子要教育,讲道理,让孩子从小明事理。邓颖超的秘书赵炜的女儿小七非常喜欢与疼爱,但为了教育生性好动的小七改掉一会儿也坐不贪住的毛病,就要求小七在长沙发上躺倒5分钟,不到时间不让起来,看能不能坚持下来。小七吃饭掉了饭粒,要让她拣起来;晚上电灯开多了,要让她关掉了,西花厅院子里的花草不冷折,果子不准摘,从一点一滴教育孩子懂事理。邓颖超对于他们因与自己的亲属关系而享受任何特殊照顾。
       3.强调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在教育青少年工作中要发挥合力。邓颖超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密切相连的”,“在党的领导下,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要各负其责,又要密切合作”。教育青少年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各有关方面通力配合,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学校固然是青少年教育的主要场所,但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也是重要途径。不只是学龄前儿童,就是入学后的孩子有各个学习阶段,家庭对其教育与影响都 是不可忽视的。青少年出除了在学校外,他们还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如参观展览、参加体育比赛、搞科技发明、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等等,社会教育显然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应努力探索学校、家庭、社会联系沟通的渠道与方法,相互配合进行教育,共同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
       邓颖超关于儿童、少年和青年教育问题的精辟论述,我们今天学习起来,仍然感觉十分亲切,令人信服。学习这些论述,可以增强我们做好青少年工和的信心,邓颖超所预言的“大有作为和大有发展前途的”青少年教育工作的美好前景,现在已经充分展现在人们面前,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青少年教育工作在全党、全社会引起了更加普遍的高度重视。在这样令人鼓舞的形势下,所有从事关心下一代的工作的离退休老同志或者在职的同志们,应该以更饱满的热情开展工作,不断创造新鲜经验,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贡献更多的才智与力量,以不辜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青少年教育工作所寄托的厚望。


河北师范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电话:0311-80789663   电子邮件:ggw@mail.hebtu.edu.com

技术支持:载驰科技